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思想解放史录》)
(1)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人是谁?(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有哪些?(6)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参考答案:1)李大钊
(2)A、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条件。
B、无产阶级的壮大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步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D、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和努力。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基础。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本题考查的基础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要看清题干所问的问题,要用书面语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话剧的传入有利于中国的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反对封建的传统的文化。在平民化的话剧中也有利于推广西方的各种观念。因此①②正确,盲目的推崇西方的文化而对中国国粹艺术的价值视而不见,这反映了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因此④正确。故选D。③错误,京剧之所以受到反对并非是为帝王服务,而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当时都遭到排斥。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继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康有为反动,陈独秀进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紧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将孔子奉为变革先师是为了减轻变法的阻碍;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