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 …… 如何能有用呢?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三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二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仗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胡适认为空谈“主义”非常容易,但没有用处,而且非常危险,即反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胡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马克思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3)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提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4)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会一帆风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革命党人朱执信于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了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的文章,该文章是?
[?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A项是不正确的。这一运动彻底地否定了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因此B项也可以排除。就C、D两项而言,D项明确指出这一运动的“反封建”性质,应是最佳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平均地权方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B、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C、是彻底的土地纲领
D、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的态度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认为西方历法较中国精善。不同:从否定古法(中学)到认为西法(西学)源自中国。
(2)清初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限制西方学术思想的传播,使得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