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参考书目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 李泽厚
| 人民出版社
|
《文艺复兴史纲》
| 陈小川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国革命史》
| 马迪厄
| 商务印书馆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5分)
(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8分)
(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1)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或答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或答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1点1分,共2分)提出兴办学校,作为议政的机构。(1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任答2点给2分)
(2)可以。(1分)理由:因为材料二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三的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4分)材料二的史料价值更大。(1分) 因为材料二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2分)
(3)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任答一点给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三大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联系材料一中文字内容“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以归纳出他们的各自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法国三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即可。(2)结合史学理论的常识可以判断材料二、三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因为材料二、三的内容均涉及启蒙运动;根据史料价值的大小原则可以判断材料二的史料价值更大,因为材料二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其中之一书目阐明自己观点即可。
点评:启蒙运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②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③“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④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顾炎武在读过《明夷待访录》之后给黄宗羲写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事,有其识者未必遭其时,当其时者或无其识,古之君子所以著书待其后,有王者起,得而师之。”顾炎武的用意是:
[? ]
A.说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实质
B.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深远影响
C.赞赏黄宗羲思想和胆识的难能可贵
D.古从著书立说等待后人实践的良苦用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工商皆民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形成了极大冲击,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答案选C,A项对此思想的出现有重大贡献但不是背后的经济根源, B项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D项说法错误。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简析其主张在当时未能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设置官职以分君主权势;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机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比较脆弱;专制主义制度的压制。
(2)不同点: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的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只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说法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在当时受到汉武帝的推崇,故C项说法错误;只有荀子处于社会转型时期,D项错误。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