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诗经》记载的诗歌描述的是到春秋中叶的情况,所以根据题目中所提到的《周颂·载芟》中“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可知这时仍然是井田制下的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况,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
B.出现在战国时期
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耕农概念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孟子·染惠王》(下)曰:“昔者文王之治歧也,耕者九一,仁者世禄,关市讥(盘问)而不征,泽梁王无禁,罪人不孥(意:妻)。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也,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的信息说明西周?
①实行井田制?②关注民生?
③实行株连制度?④已有关贸管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迷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