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
3、判断题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斗争有(?)
①济南惨案后,上海总商会拒绝买卖日货
②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③宋子文控制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④民族资产阶级抗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4、判断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度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2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2分)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1分)这一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决策有何影响?(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