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历史上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广州设十三行,只允许广州一处开展外贸,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广州的贸易总额减少,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
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可知第三次现代化的努力是由清政府主导下开展的,进而推导出三次现代化的努
力都与清政府的密不可分,而辛亥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推翻清政府,因此辛亥革命这一现代化的努力与
清政府无关,故排除辛亥革命,因此答案为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义和团包围西什库教堂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