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2017-09-24 03:40: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秦朝推行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①②项正确;第③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了文字,使用的字体是小篆;④项正确。本题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的瓦解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说的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后来察举制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实行的科举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说的选官制度的变化。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或多或少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 D.礼乐制度的崩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________和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互相进行战争。
参考答案:宗法制,分封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
 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确立并完善于哪一历史时期?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理了怎样的特点?试举一例予以证明。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2)《十二铜表法》。看法:它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的基本法。它限制贵族的特权,打破了他们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平民并不能真正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3)原则:“分权与制衡”。作用:通过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或防止出现专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保障民众利益。
(4)①特点: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举例: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或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思想)。②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尉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5)启示:汲取古今之精华,兼收中西之优长、结合国情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