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关键信息:中共十二大(1982年),三十年前,三十年后,耕者有其责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推广的一项土地政策,它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破了过去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先在安徽、四川试点然后推广,对外开放是先在经济特区试点然后推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本题解析: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前者召开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影响。后者召开后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应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及对思想路线的确立入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同学们看到下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
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 ②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
③报纸是真的,花生亩产量3241斤是假新闻 ④报纸是真的,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浮夸风这一社会现象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路径障碍”是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道路上出现了问题,“试错反弹”是指通过试验,出现错误之后再及时修改,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据此可知,ABC均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只有D符合材料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