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形成。
(2)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根据材料二归纳: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治官府,给徭役”,向官府和地主缴纳赋税,承担徭役。“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极端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点评: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郭沫若词:“……闸门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长。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 ]
A.广通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遗迹遗物为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物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条型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还出土了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七座房基,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出土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见右图)……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结合所学,提炼上述考古发现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10分)
参考答案:原始农业出现早,分布广(黄河和长江流域)(2 分);体现了南稻北粟作物分布的特点(2 分);以石器为主,种类多的农具(2 分);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 分);原始制陶、 纺织技术出现(2 分);原始艺术出现(2 分),定居生活。(以上答出五点即可给满分)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河南省出土“齿石镰、条型石铲、”、“出土了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出土了“烧焦的粟粒”、“出土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陶制纺轮56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河姆渡遗址中的“稻穗纹陶盆(见右图)”;由此可以总结出:原始农业出现早,分布长江、黄河流域;生产工具种类多;农业种植为主,辅助于家畜饲养;原始制陶、纺织技术出现;体现了南稻北粟的农作物分布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