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不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火胃《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封建国家历来重视“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和“自耕农这一阶层”却“经常分化”的原因。(4分)
(3)为什么“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而封建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4分)
(4)“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试从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程对该政策作简要评价。(4)
参考答案:(14分)
(1)指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出现。
(2)①重视的原因:封建国家可以征收赋税,摊牌徭役(2分)
② 分化原因:封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以及自然灾害,是导致自耕农分化的主要因素。(2分)
(3)①封建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②为保证赋税和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4)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稳定小农”的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当封建社会转入衰落阶段,这种政策严重妨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兼并之法” 指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出现;“田制坏”指的是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2)注意材料信息“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说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承担者,但由于长期受到官府剥削,加上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原因,极易破产。
(3)注意材料信息“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无法消除土地兼并,因为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的后果。
(4)注意全面地、从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封建社会前期,“稳定小农”政策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稳定小农”政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点评: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图片材料。这三大类材料,以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论最大,但其它两类材料在高考中也多次出现。
(1)现代文材料。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2)文言文材料。对文言文材料的阅读应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自己储备的文言文知识,弄清材料意思,绝对不能像在语文课那样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解决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3)图片材料。仔细观察图片中所反映的信息,包括人物、地点等,找到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
[? ]
A 青铜器

B 石耜

C 骨耜

D 铁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铁犁牛耕
C.刀耕火种
D.集体耕作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