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 ]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种植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
D.畜牧经济的出现
3、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奖励耕织图》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下面两幅图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设计家Thomas(1804——1872)的画册《All of China 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
(1)材料一表明中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农业文明?这一农业文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有什么地位?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两幅画透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特征?西方人能从中了解到中国怎样的风土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以下对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田产的主要途径
B.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C.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频繁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国家的收入
5、判断题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具有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