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的时代”是指什么历史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5分)
材料二: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
支化的影响力在犬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2〉试以18世纪的法国为例,概要说明思想文化是怎样促进法国崛起的。(4分)
材料三: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佘人,有能力读此书(指《海国图志》)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放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到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四: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孝,其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仝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境遇如何?为什么中国的守旧官吏会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的这种守旧局面是怎样被冲破的?(10分)
材料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一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问,中国思想界经历了多次思想突破,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3分)?
参考答案:
(1)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2分)原因:这场运动促使欧洲人从神学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
(2)开展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批判专制制度,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使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4分)
(3)《海国图志》在中国遭到了冷遇而在日本受到推崇。(2分)因为《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冲击了中国士大夫圄有的思想体系,因而遭到仇视。(2分)。守旧局面的冲破: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提倡西学,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传维新变法,开展了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批判了封建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6分,写出1点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满分不超过6分)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人类从没有产生的时代,多才多艺的巨人”,显然是在说文艺复兴产生了众多的文艺巨人,第二问要从文艺复兴的意义入手解答。第(2)问从“18世纪法国思想上的变化上判断是启蒙运动,之后回答启蒙运动的意义。第(3)问?丨从材料出发,可知在中国受冷遇,在日本受重视,继而结合它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士大夫的冲击,从而分析出为什么他们有那样的反应。而冲破守旧思潮的就应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第(4)问结合“过去30年的思想突破是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的,应该列举党的理论建设的伟大成果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
A.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问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
C.祖国统一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江泽民的一段评价,回答问题。
“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1)“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高度赞扬了毛泽东的什么重大贡献?简述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历史进程问题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指的是什么?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哪些方面的新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思想武器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革命进程。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新回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中苏关系缓和
C.美国需要联华制苏
D.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的说法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的真正原因,即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付苏联,这样美国才能在“冷战”中立于不败地位,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点评:中美建交深受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屯兵于东北造成威胁,也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乃至建交,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和利益;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