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的平等与现实中的等级森严形成尖锐对比,这使这些贫民极其失望。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选A。B项并未建立一个政权;C项并未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D项与材料中的“行为的凶暴”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文献属于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的是
[? ]
A.《国闻报》
B.《新青年》
C.《民报》?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19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有所不同。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选项
①开通商口岸——资本输出,占领市场?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
③修铁路、设工厂——资本输出?
④协定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占领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开通商口岸——资本输出,占领市场不对,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主要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把中国变为商品市场,而非资本输出的要求。因此排除①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民众对民主共和概念的本质没有认识清楚和对民主政体的漠视态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题意相反,C D两项发生在民国建立以前,故答案选B项。
点评:材料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当然此题还可以有如下变式“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B?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举措是( )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