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请结合下列在展览会上摘选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8分)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
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
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1)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9分)
人名 项目
| 中国孔子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
时代 特征
|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 ?
|
思想 观点
| ?
|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等。
|
地位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 ?
|
(2)请比较并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9分)
2、判断题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3、判断题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4、判断题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判断题 陈独秀于1920年在文章中说:“世界各国里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就是少数游惰的消费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治、法律等机关,把多数勤苦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机器还不如。”他这种思想来源于
[? ]
A.卢梭启蒙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
D.毛泽东思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