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叙述,“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可见,作者反对当时的教权和神权,期望没有教会和国王的生活,结合时代背景“18世纪上半叶”此时正是启蒙运动时期。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和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选项中A、C、D三个都属于对历史当时的某件事或者某个现象的描述;而B项的表述不是描述某件事,而是将“社会契约论”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建立了某种联系,表达了一种观点,属于“历史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承认人的认识能力决定事物的本质,但在人的认识能力是理智还是感觉的问题上更侧重于后者的思想家有
①普罗塔格拉?②苏格拉底?
③康德?④卢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普罗塔格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B.主张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
C.收回被侵吞的筑路股款
D.要求筹款修筑铁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8世纪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的表现有
①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天赋人权④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