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3分)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
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
(3)苏联解体。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4)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
本题解析:
(1)“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是指欧洲冷战,亚洲热战。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建立、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图一,说明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发展,分析原因: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战后欧洲衰落,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图二:欧洲联盟,反映欧洲在二战后不仅走向联合,而且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从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
(3)从材料中的“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可判断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说明当今国际形势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二反映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根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材料三反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走向联合的欧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根据材料一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欧洲“冷战”: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亚洲热战:发动或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4)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53.4%,德、英、法则分别为3.6%、11.2%、3.9%。下列各项不符合当时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达到堪称霸主地步的表述是
A.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
B.美国掌握了世界银行大约1/3的投票决定权.
C.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受制于美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据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两大组织的性质和其成立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得挑战”的根本原因。(1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2分)
(4)材料四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提供主要限制条件是: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道德力量、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依据材料限制的条件ABC就可以排除掉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最符合题目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