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经济性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分)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3分)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
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
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4分)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材料四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2分)
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1)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2分)春秋时期采取按田地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3分)在政治上,封建制度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4分)
(2)唐
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4分)共同点是按田地多少来征税。(2分)
(3)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2分
)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明末棉花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如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
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说明以农业种植水稻的居民变少,而种植棉花的人增多了,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以上三项都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这一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一
图二
[?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