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2、判断题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3、判断题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4、判断题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
——谷延芳《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四 由于历千年而仍其故的农工结合体因在近代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造成了不同区域间传统农业区域和商品化农业专业化区域的同时并存。在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传统农业区域,城乡间的联系和互动性差,乡村对城市产生的推力小,城市对乡村产生的拉力也弱,故而城市与乡村均发展缓慢。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材料五 近代上海开埠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和工商业、金融中心城市,毗邻的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受此促动,发生结构性的深刻变化。上海的内外贸易和城市经济,推动了苏南浙北农副业的发展,促使棉花、蚕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相应形成几个生严相对集中的产区;与此同时,原先面向国内市场以丝、棉织造为主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剧烈变动,呈现转向国际市场、依附于进出口贸易的新趋向。这些变化反映了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体现了近代都市和周边农村互动的双向经济关系。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对乡村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谈淡你对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