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是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C.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信息,中国进口由1895年到1913年增长了3.3倍,出口的货物性质中生活消费品占比最大;但中国出口由1895年到1913年增长了8倍,且以农产品为主。说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两地出现了近代工业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抓住“19世纪40~60年代”这一时间限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亦可排除。因此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②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东南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等东南沿海五个大城市成为通商口岸,随着大量工业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缓慢解体,答案选D,A B C三地区经济解体的时间晚于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