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
D.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代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或作用都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皇权,故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 D两项与宰相制度是否废除无关,C项表述错误。
点评: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自秦代建立,这一矛盾便凸现出来,随着王朝的更迭,矛盾益发突出,最终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须要关注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实际是废除了中书省这一整体机构而并非丞相的职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出自哪年、哪部政治文献?(4分)
(3)材料二、三的这两个国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请从国家元首的产生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地位和关系分析二者的不同?(8分)
参考答案:⑴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2分)
影响:秦朝: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如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原则,开放官职、抽签表决、公民意识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分)
(2)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7美国《1787宪法》(4分)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总统共和政体。(2分)英国:国家元首为国王,世袭产生;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美国:国家元首为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拥有较大权力,但要受到政府中立法和司法的制约。(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10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分)
本题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信息说的是丞相的职能和地位。此问要求学生回答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四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而得出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四个时期的史实。然后得出结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
(2)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回答。“相之患”、“ 病及于国君”即丞相的祸患危机皇帝,“其故在擅专威福”危及皇帝的原因是丞相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可见,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从而废除丞相。再加上元朝的教训,加上明朝宰相胡惟庸弄权,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皇权强化也势在必然。
(3)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中黄宗羲否定明朝政治,认为明朝政治黑暗腐败,无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废除丞相。理解黄宗羲观点要史论结合,要从史实中找根据。比如废丞相后,君主专制加强,宦官地位上升,宦官政治是明朝一大特色,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内阁又不能统帅六部,朋党斗争不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设立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 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元朝的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即图中的④。其它均为行省统治区。关系D。
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如设置宣政院负责民族和宗教事务,管辖西藏,是和中书省并列的机构之一。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