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依据这一标准,不难确定本题的答案应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所说“政治革命的根本”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因此提出的“工作重心”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也即从“包围城市”转?变到“夺取城市”、?“管理城市和发展城市”?。A项要到1952年底新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项的“认识”未变(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配合)?D项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的。
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19世纪中期在中国南方兴起的农民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B.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C.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说明是当时英国利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在《南京条约》中体现是降低中国海关的关税,故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