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上述材料表明
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
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
2、判断题 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位于南京长江畔的静海寺里却传来了165下沉重的钟声,这是为了让国人铭记
[?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首先进返南京
B.清政府在这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C.日本侵华制造南京大屠杀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解放全中国
3、判断题 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到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之税,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纳定。?一粤海关志》
材料二?商民居住通商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物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一南京条约》
材料三?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一虎门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在两个文件中纳税方法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习惯上称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
5、判断题 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清政府土崩瓦解之势,已成横流之决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