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排除①;“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唐代贞观之治(封建盛世)物资丰富、物价低、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显“积贫积弱“,故选③④;②从本题材料无法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都反映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主要是在政治领域。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主,形式多样新颖,角度独特,不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综合性地考查了多种能力。图片型选择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图片资料的处理能力。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把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对照”。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就一定能够顺利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提及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材料中并未涉及小国寡民的说法,A项不选。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相对服从周王,并不实际控制全国土地,更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因此ABC均不选,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问题。
(2)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秦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设置“中朝”,丞相成为执行机构;宋代,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氏族志》,书成后,列山东崔氏为一等,太宗不满而命重修。新志根据各地士族势力消长情况及在李唐王朝的地位划分等级,确定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
A.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
B.说明传统门第观念深厚
C.按功勋和门第来确定等级
D.提高功勋地主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