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A.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明清”“棉纺业”“陶瓷业”“冶铁业”“转运码头”等信息,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在经济思想上就是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发展工商业,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B项符合时代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8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8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9分)
本题解析:(1)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材料中体现了黄宗羲思想中的哪些儒家因素,又又哪些突破或创新之处,从材料一,二直接归纳即可,即继承性: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创新表现: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从材料二文字中能看出作者主张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和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角度出发评价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3)从材料三文字信息中能够发现继承传统和中西交流对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显然黄宗羲的思想为近代中国革命派所继承,同时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西方“交流”的结果,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分)
参考答案:
(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分)。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说明:每一个答案要点2分,打出两点即可得分)
(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可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决定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根源与古希腊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有关。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材料“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体现了保持和谐关系的原则;材料“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提倡礼治;材料“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强调要重视道义;材料“应该真诚待人”反映了诚信的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体现启蒙思想家也反对君主专制,所以两者的共同的主张就可以得到了。根据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和所学知识“黄宗羲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而归纳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的答案。通过这两者不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列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的主张,②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③为孔子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