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7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2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1)图1和图2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对材料中“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严重缺点”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1分)为什么?(2分)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
材料三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4)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后,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27分)
(1)美国由经济繁荣到爆发经济危机。(2分)?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罗斯福所说的缺点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分)
不是最严重的缺点(1分)
最严重的缺点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
(3)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回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0分)
(4)新经济政策(2分)
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其中一点就是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这说明了当时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点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包括: ①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具体原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股票投机过度;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市场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材料四?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协定》。
——《关税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五?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六?世界经济的失衡,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中国的贸易上。世界经济的失衡,主要是反映在一些主要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失衡,一些金融机构只顾自身利益,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受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解
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最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上,如何保护和稳定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同时对金融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自由贸易不仅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谐,还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材料七?近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为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我们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我们应该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者,始终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一直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锁定已有成果、尊重多哈授权的基础上,抓紧解决遗留问题,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专题作引导性发言
(4)根据材料四,分析当时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协调国际贸易的必要性。(6分)
(5)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材料六分析“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最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主要依据。(14分)
参考答案:(4)必要性: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6分)
(5)原则:贸易自由化。影响: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的和谐;为全球经济交往合作提供规范的平台;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8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联系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等。(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
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
参考答案:(1)从惩罚无业者到提供就业机会并加以救济。
(2)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促进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在20 世纪60 年代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4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的两幅图片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保障民生的具体做法(4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六单元引言
(2)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0分)
材料三?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现在,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66页
(3)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4)根据上述经济政策的调整,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6分)
参考答案:
(1)做法: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4分)
(2)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建立“福利国家”;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新经济”的出现。(10分,答出3点即给10分)
(3)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4分)
(4)启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