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图A—1:西周分封制;图A—2:秦朝郡县制;图A—3:元朝行省制度。(3分)
(2)影响: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推动奴隶社会走向强盛。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则表现为诸侯国不再尊重周王,出现了诸侯间相互间争夺和混战。(2分)影响不同的原因:西周时期,分封制刚刚实施,周王有较大权威,各地诸侯多数与周王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故分封制能够起到保卫王室的作用。西周后期,周王室势力下降,各地诸侯则势力增强,诸侯与周王 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周王失去对诸侯的约束作用,故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争霸割据的混战局面。(4分)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3分)作用和影响: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并改造了行省制度,一直发展到今天。(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 分)
(3)和材料一对比,两则材料的主要差别是什么?(2分)
材料三: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古罗马《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古罗马《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4)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1分)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2分)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两部法典有何相同之处。(3分)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形成新中国法律体系的雏形。当时党内高层,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是对敌专政、惩罚犯罪分子。比如,1957年7月,中央规定地方司法机关向地方党委负责。辩护制度、律师制度被批判为“替坏人说话,敌我不分,为阶级敌人开脱、掩护”。
材料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6)根据材料五,六,概括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1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分)
(2)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保护私有财产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 材料一表现了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1分)
材料二则表现为法律是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工具。(1分)
(4)关系: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立法与司法提供了法律蓝本。(1分)
态度:各国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1分);在英国出现了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国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5)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都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共和制度;都实行三权分立;(任意三点得3分)
结果及原因:《临时约法》遭到破坏(1分);不适合中国国情,袁世凯掌握实权。(1分)
1787年宪法成功实施(1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掌握国家实权。(1分)
(6)建国初期重在维护社会秩序,阶级斗争色彩浓厚。(1分)
原因:A、新中国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矛盾较为复杂。B、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C、两极格局的影响。(任意两点得2分)
改革开放后重在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或公民权益的保护);保护人们的持续发展。(任意一点得1分)
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1分)
B、国际形势主要表现为和平与发展。(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属于秦始皇与康熙帝共同功绩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
B.废除分封制度
C.抗击外来侵略
D.建立交通网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与分析能力。题中要求找出秦始皇与康熙帝的共同功绩,A项正确;B项是秦始皇功绩;C项是康熙帝功绩;D项属于秦始皇的功绩。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体现了①②④的内容,而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③没有得到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________和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互相进行战争。
参考答案:宗法制,分封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