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nb sp;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续近思录》
材料三:“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史记·天官书》
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
(2)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元气后,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董仲舒整合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理论依据。
(3)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理”。
(4)①勇于探索天人关系;②它追求天人和谐;③它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为:唐代51人,宋代267人,明清36000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唐朝封建礼教观念不强?
B.宋明理学发展的影响
C.明清妇女更守妇道?
D.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地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的认识。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故选C项
考点:王阳明的思想
点评:要注意宋明理学所属的哲学范畴,从总体说它们都属于唯心主义,但又有区别,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