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封建婚姻观念的动摇
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面的情况,正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状况的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
B.西装成为流行服装之一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
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在“只有全国粮票”;B项错在“木刻手法”;D项错在“粮票是货币”。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
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
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重大战役,因此与人物生卒时间不符,其它三项都是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年的期间。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重大战役。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此时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错误;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和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C.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既与史实相符,又与材料当中的叙述相吻合,故此题选C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民俗学研究的重点,其变迁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学习本专题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