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敦士立所创办的报纸的典型特点是“孔子加耶稣”模式,实际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说明了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③正确。同时既然是中国近代第一份报刊,也就说明④正确。材料中无法判断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态度,也不能根据这么一份报纸的创办得出西方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论,那样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①和②错误。所以答案为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改正朔,用阳历
D.长拜作揖的礼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征婚
B.文明阳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长辫和裹脚以及文言文等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故选C。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思想处于碰撞之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初曾颁布过“剃发令”即要求汉人必须前额头剃发和脑后扎长辫,否则即视为不归顺清朝统治,这一政令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所以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故答案选A,B C D三项仅仅具有移风易俗的特点但不带有反清革命意味。
考点:中国近代风俗的变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通信、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