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井田制的推行
④封建制度的逐渐确立
A.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4、判断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在战国时期曾受到秦国推崇的法家却在秦朝以后衰败,主要是由于法家的理论
[? ]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
D.没有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