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推(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27多吨,1899年增至77.827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一,回答:
(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收效如何?
(3).概括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参考答案:
(1).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
(2).从禁止采矿到期允许兴办机器采煤;民族煤矿企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3).采煤业有一定的发展;电力工业兴起,但仍较落后。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以分析、归纳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主要从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来概括,注意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且可养船练兵”来回答;第二问“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必须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来回答;收效如何?必须紧扣材料中的有关民族煤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量的提高和销路来回答。第三问必须紧扣材料中“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27多吨,1899年增至77.827多吨......”“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迅猛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詹天佑外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第一批政府选送的留学生出国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甲午战争以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故选C.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
[?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实质上是指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问的是“包含着跃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来说还是想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ABD只是意义,而不是本质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