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下面对图二中央机构的创设表述正确的是

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清的内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图片中是显示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是三公九卿制,C是地方行政D图片中有丞相可以否定明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阶级利益来看,两者都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流派来看,两者都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仁的思想和民本思想的体现,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人性来看,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恶,C项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1950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才提高。故选B项。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仁人……害仁……成仁”强调了“仁”的思想的重要性,结合史实可知“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主张,答案选A,B C D三家并无此项主张。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该图是中国唐代的电母形象,人类用电的梦想何时成为现实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上半期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电的出现应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