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核心是?
A.道德就是知识
B.提倡教化人民
C.主张改善人的灵魂
D.知识就是力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本体论是西方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历史本体论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体系。下列历史本体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
A.精神决定历史,英雄人物的意识、情感、动机和意志决定历史进程
B.精神决定历史,人民大众的意识、情感、动机和意志决定历史进程
C.物质决定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理状态决定历史
D.实践决定历史,人类在物质基础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决定历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B片面强调了精神,忽略了物质基础,唯心主义。C项过分强调物质,没有注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答案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的含义是指儒家道义充斥于朝堂但国家仍然不能陷入混乱,由此不难得出韩非子是在批评儒家学说治国无方,故答案选C,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B.各国变法相继展开
C.各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奴隶社会逐步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经济上,井田制瓦解。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A、B、C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