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以致很多破产的因素有①美日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②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出现③官僚资本的挤压④民主党派被解散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图2为琅琊石刻拓本,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这些文字内容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①宣示皇帝权威?②宣扬君民同乐
③强调国家统一?④推行郡县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和图片信息中可知,“今皇帝并一海内”可知③正确;“以为郡县”可知④正确;“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可知①正确;材料中没有宣扬君民同乐的意思,②不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关于图片漫画类试题,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 对图片漫画要“四审”:一审图片漫画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二审图片漫画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三审图片漫画的关键信息;四审多幅图片漫画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对备选项要“三判”:一判是否符合图片漫画所反映的史实;二判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判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对图片漫画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二是要以文补图。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反映的法家思想,反对仁义、仁政、道德教化;A属于儒家孟子的主张;B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C属于墨家墨子的主张。只有D符合。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主张的异同。
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张?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评价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道家
老子、庄子
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仁”“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调整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体现了新型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产者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下列材料中,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图1、图2中所反映的工具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产生了哪些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8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2)图3、图4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6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3)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1) “蒸汽时代”(2分) 1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有了巨大飞跃,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纷纷确立。3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答出3个即可4分)
(3)对科技认识、对创新认识、对教育认识等(其他角度只要与工业革命有关的都正确。可适当给分)(6分)
参考: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教育;注意保护环境;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等。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图1、图2中所反映的工具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问题,可依据材料中前两幅来分析,第一幅图是瓦特与万能蒸汽机,图二是火车机车,所以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动力是蒸汽动力。有关于产生了哪些后果的问题,即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的问题,需要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回答。
(2)第二问,有关于图3、图4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的问题,需要依据材料中的后两幅图片的内容分析,第三幅图片是电灯,第四幅图是汽车,这两者都是第二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重工业为主,所以新兴的部门都是重工业企业。
(3)第三问,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要正确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从评价中得出启示。这个启示应该是两个方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工业革命对人类环境的破坏。积极的启示主要从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世界整体联系增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
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C.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
D.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上海开埠通商所导致的农业与手工业逐渐分离的过程,所以可以反映ABD,但是没有体现C,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