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地图中“郡”和“国”的并行可以看出是地方制度中的郡国并行制度,该制度出现在汉朝。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科举制度成为我国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从此,科举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国维在评论西周取代商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下列最符合该评论解读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是秦朝出现的,排除A;私学取代官学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夏启,排除D;商朝的权力继承主要是兄终弟及,而西周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导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政务繁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使君主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出现了皇帝政务繁忙的现象,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没有反映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故A项不正确;C、D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设立。
点评:关于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命题的角度有:(1)根据宰相制度废除的过程,认识其意义,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2)依据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分析皇权与朴树的矛盾。同时,解答材料选择题一定要紧扣材料,即使某些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与题干材料无关的话,也不应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周朝政治状况是(?)
A.王权的大大加强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宗法制寿终正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解析:选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问鼎中原”反映了诸侯有欲取代周天子的意思,分封制度受到破坏。宗法制对中国影响深远,并没有在春秋战国时结束。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