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
A.宰相权利增强,皇权削弱
B.北宋是法制化国家,君权受到法律的约束
C.皇帝与宰相关系融洽,共同治理国家
D.功过赏罚不以君主个人好恶,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C选项不正确,北宋初年尽管设宰相,但宋太祖采取了各种措施限制了宰相权利,如设三司等,A错误。宋太祖采纳赵普意见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并非与宰相分享治理权利,且皇权与相权存在着斗争,故C错误,B项明显错误。题干:“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表明赵普坚持按功提拔官员是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稳定官僚任用体系,赵匡胤尽管不喜官员,也不得不接受。故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武帝设刺史,唐设御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督
C.发挥文官的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汉代的刺史、唐代的御史、还是宋代的通判,都是实行的监督的职能,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周人”和“希腊”对后世影响的共性。A项“制度相同”说法错误;两者的共性是对后巨大影响,即是文明的源头,奠定中西文化的基础,B项正确;C项“同时形成”说法错误;D项“交流频繁”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 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分散中央官员权力,削弱地方权利;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即可)
(2)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每个朝代2分,共6分)
(3)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分析图示,从图示的权力变化以及所学的知识,从君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沿革及发展趋势归纳总结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分析与认识。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主要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如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监督,既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又加强了君权。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与认识。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提示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应是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使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后,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的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B、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C、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通判的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