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①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②程朱理学的出现
③交子的出现?④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唐宋思想和制度的差别。①③首先排除,①是从制度上说的,③是从经济上分析的,是最早的纸币,都与材料中的思想上不符。②④都是在宋代思想领域里的新发展。因此选C。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在国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社会制度方面差异很大,为此,APEC确立了与之相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扰,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因此不希望建立平民政治,苏格拉底是主张挽救城邦民主制度而不是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是对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解释,因此BCD都不符题意。注意题干中两人的言论,孔子说“智者不惑”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可见两人都强调知识、教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8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3题)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石头希迁的观点反映了佛在心内,不在心外,与王阳明心学的观点相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