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大的是
A.知识经济
B.工业经济
C.农业经济
D.商品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位中国哲人所提出的“民为邦本”的思想,被日本学者宇野重昭称为“首次在世界思想史上明确表达了人民民主革命理论”。这位哲人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世界贸易组织?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不是欧盟组织成员国不会对其发挥重大作用,②说法错误,中国是①③④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了巨大影响,故答案选B。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分析选项, 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应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