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yù,卖)”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2、判断题 下列对原始农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原始农业确立的基础
B.农作物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
C.采集经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D.家畜饲养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选择题 下列工具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判断题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30分)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五: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汴京)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2分)
(5)你是怎样理解材料六中“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的?(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