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朝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中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一特点。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事无不统;隋唐时期,相权分为三部分,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清之际废除了丞相,皇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题干所涉及的制度设置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根据分析可知ACD均错误。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汉武帝时的中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6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1)古都,是文化中心;前朝文人相对集中;元代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经济重心南移(8分)
(2)打破市坊界限;(2分)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任2点4分)
(3)答案一:认同(1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2分);地方缺乏自主性。(2分)
答案二:不认同(1分):加强中央集权(2分);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特点。第(1)问根据材料中杭州的历史地位、元朝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决定文化等解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宽阔”、“许多广场或集市”、“……都有销售”、“有两个大公署”等即可解答。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钱穆对行省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从中央集权的强化和中央权力过大、地方失去活力两方面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武帝后期,造成"海内虚耗,人口减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编户制度
C.张骞通西域
D.对匈奴的长期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虽然保护了中原文化,但长期的战争 消耗是巨大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判断与理解。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A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讽刺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A与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都创作于南宋时期;B出自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D都是唐朝诗人高适的诗句;后三项都属于边塞诗。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春秋——诗歌?战国——楚辞?汉代——赋?唐代——诗?宋代——词?元代——元曲?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