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明朝、清朝
C.秦朝、唐朝、元朝
D.唐朝、元朝、明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三公九卿制
B.权力高度集中
C.皇位继承制
D.国家统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其它选项A、C、D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分)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尤重人才,中国自古强调得人才者得天下,重视选官制度的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选官制度的改革引人注目。
国家
| 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燕国
|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
楚国
| 裁免无能多余官吏,奖励军功
|
秦国
|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
(1)依据材料一,归纳燕、楚、秦三国选官改革的共同点(4分)
材料二《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倪宽传》:“汉之得人,于兹 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其余不可胜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清朝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概括汉、唐选官制度创新的相同历史作用,依据材料,指出唐朝选官改革的局限性。(8分)
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把军功大小作为选官的基本条件。(4分)
(2)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日盛;推行一系列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实行察举制,广泛选拔人才。(6分)
(3)作用: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为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
局限:官员出身分布仍不合理,世家大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燕国、楚国、秦国在战国时期进行官制变法的改变为依靠军功为主,打破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实力,此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2)材料中展现的是汉武帝国立强盛时期表现有儒学大师、文学大师和武将的战争的胜利,这些的产生要考虑到国家背景、选官制度和统治者的政策有关。(3)清朝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说“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状况在科举制实施后得以改善,图二中《唐书》中展现的虽然士族子弟仍占据主导,但寒素子弟毕竟占据的一定比例,这表明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政权提供了人才。此题考查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
A.姬姓子弟
B.有功之臣
C.先代贵族
D.商朝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