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选项中的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民主政府,而不是存在于解放后,因此A错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所以C错。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先是《共同纲领》,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D错。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初步的民族自治的设想,故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五年计划
B.“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科教文”。A选项中的五年计划是经济方面的词语;B选项中的三个世界是政治方面的词语;C选项中的和平共处属于外交领域。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

A.1895—1913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环境中曲折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1912—1919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受到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民族工业萎缩,陷入绝境。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大于动力的时期只有D项。
点评:本题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比较新颖有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社会日益近代化的经济基础,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经济形态。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未占据过主导地位。它在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在经济力量上难以和它们抗衡。这是由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一手资料”是指当事人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的资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只有C项是丘吉尔当事人所著,符合题意。而《斯大林传》、《大独裁者》(电影)、《二次大战三巨头》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
A.外儒内法的特点
B.以礼入法的特点
C.刑礼结合的特点
D.注重人事的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