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
(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条约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埠通商。”下列哪项条约也是该条约的内容之一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
C.在北京设使馆区
D.割香港岛给日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煮豆燃萁”体现的是太平天国内部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故选D项。A项北伐战争是说的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项是项建立了太平天国的一些制度。C项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反对清政府围剿的斗争,三者均体现不出内斗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是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题目中的“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武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再就是新军,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重要举措,其它三个政府存在时期,没有新军这名,因此可排除B、C、D。从材料中的“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即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故选A。
点评: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根据下图所示的战役示意图,推测这场战役应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是以徐州为中心,排除B、C;地图中有碾庄,可以判断是淮海战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