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综合实力增强
B.美苏两极对峙,损害西欧利益
C.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衰退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阶段特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此时国家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B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到1952年底已经通过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和建立国营经济等措施实现,排除A项。CD两项都是在1956年提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和实质,即为维护其腐朽的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其结果不仅没有摆脱内外危机,反而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这就是“新政"破产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的最初动因是
A.加强内部联合抗衡苏联
B.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C.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D.迫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安徽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信息中的是?(?)
A.共同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共处理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没有关系。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