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表,1913——1919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刺激
2、判断题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判断题 洋务运动中曾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洋务思想的提出
[? ]
A、目的在于振兴民族经济
B、能在客观上推动近代企业的发展
C、使清王朝统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标志着中国思想界已发展到近代化阶段
4、判断题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判断题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指出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必须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在这一思想指引下,近代中国的“第一”纷纷诞生,第一家航运公司、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大型煤矿,第一条电话线路,第一家专用电报局,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第一个新式学堂……
材料二 康有为批评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严复在《与外交部主事论教育》一文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快舰、飞车、电邮、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已有之”。他同时批评洋务运动“仿效西法”,“舍本图末”,“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所以“犹不能与欧洲颉颃(音xiéháng,抗衡之意)”。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这反映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严复对洋务运动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他们这样评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材料二的评价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