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经世致用
B.社会教化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材料突出了加强人伦道德教育对于社会风气、政治风气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顾炎武强调的是社会教化的功能,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孔子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思想;“人心至灵,此理至明”是陆九渊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成为正统思想。所谓“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就是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私欲。如果君主有过错,“天”就会降“灾异”来给予警告、惩罚。这符合“天人感应”学说,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史》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