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640年,南方有三人到京城应试:①甲考明经科考中;②乙考进士科未中,还因受冻生重病;③丙考中武举;④丁参加的殿试是由高官主持的。上述现象符合史实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可以知道是在唐朝统治前期,其中武举、殿试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所以③④排除,正确的是①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各个等级之间存在臣属关系,贵贱尊卑,等级森严,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图一 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

图二 新农村的花园别墅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素:宗法制(宗法观念);农耕经济;儒家思想。影响:利于凝聚宗族,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消极影响:限制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图一:近代外国侵略的影响;工业文明冲击,中西文化交汇。图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生活巨变。
(4)态度:既要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又要兼顾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