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
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问题: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
(2)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奖励贸易,大力发展工业化。
(3)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项目
| 1949年
| 1957年
| 1960年
| 1966年
|
城镇人口数
| 5765万
| 9949万
| 13073万
| 13045万
|
全国城市数
| 35个
| 78个
| 208个(1961年)
| 171个
|
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
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
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解题时一要注意表格中时间“1949—1966年”,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即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政策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大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利用原子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之一,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而里约热内卢大会,只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是主要动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③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
④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清代加强了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统治,对我们的启示有:要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民族平等;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防范不测事件发生;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调动积极性
点评:加强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管理,有效维护国家统一是历朝关注的重点,其一些好的做法到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取得重大成就。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故选A。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时 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2002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年
“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