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历史信息:宋代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富;市舶收入已发展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市舶的重视日益加强;宋朝廷要求任用称职并长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8分,每点2分)
(2)政策:海禁政策(闭关政策),如答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量,限制中外贸易和往来也可。(2分)影响:清政府的政策做法尽管有利于对外商的控制,但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6分)
(3)状况: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4分)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海禁
B.抑商、海禁
C.重农、限制造船业发展技术
D.税收沉重、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体现的是抑商禁海的政策。故选B。C项错误,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不是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体现不出;AD项材料无法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这实质上
A.使对外贸易成为一种特权
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C.放弃了对外贸易管理
D.允许民间与外国贸易进行交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C。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 ]
A.设立邸店? ?
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 ?
D.发行“交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