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汉的州郡只是督(监)察单位,刺史权位不如郡守。但东汉州郡大增,刺史统割属部,位同方伯。”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两汉时期都重视监察制度
B.两汉时期的监察职能未能发挥
C.东汉时期刺史权位低于郡守
D.东汉刺史逐渐失去监察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刺史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位卑权重),主要是为了监察州郡,到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大增,位同方伯,失去了监察的作用,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③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本题解析:此段材料是柳宗元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柳宗元的观点。其次是要结合课本内容,正确分析、评价这一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人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了真正的民主政治,呼唤着五四运动的到来
B.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C.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是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D.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都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从辛亥革命的结果与作用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但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C、D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